央广网成都3月2日消息(记者 王颖)3月1日,《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垃圾分类成为成都人的“必修课”。
当天,在成都市双流区,黄甲街道组织志愿者在尚善居B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通过推广垃圾分类智能化设备的使用,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
针对居民此类担忧,在尚善居B区一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志愿者便对垃圾分类智能化设备的操作流程进行指导,教大家如何正确投放生活垃圾。
“志愿者在现场教了以后,感觉还可以,越学越快。后面,我就按照这个流程来操作来分类丢垃圾。”在不远处的宣传点上,几名志愿者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口头答疑等方式向往过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知识。
据了解,随着生活垃圾日益增多,2019年,按照双流区委相关相关要求和辖区实际,黄甲街道开始整体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试点,重点针对安置小区、农村散居院落、学校等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除了大力开展宣传引导,还对大雁居、尚善居B区两个安置小区垃圾分类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采用智能化收集设备,大力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目前,我们已在两个小区投用了9台智能化垃圾分类设施。在此基础上,今年,我们将着重进行生活垃圾分类的专场宣传,进一步提高全体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参与率,推动街道垃圾分类工作更上一个台阶。目前我们的知晓率已经达到100%,争取到今年年末参与率达到80%以上。”双流区综合执法局黄甲街道中队相关负责人表示。
央广网成都3月2日消息(记者 王颖)3月1日,《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垃圾分类成为成都人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