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邓小燕)近日,海安市又有五个区镇农村垃圾投放点悄然变样:智能垃圾分类亭、新式果壳箱、其他垃圾桶、易腐垃圾桶集中亮相,同步配套发放宣传折页、张贴分类标识,以“科技+便民”双驱动,让农村垃圾分类迈入“智能化+便捷化”新阶段。
据了解,此次农村垃圾分类设施提档升级项目,按集镇区1座分类亭、行政村3只果壳箱,自然村4组垃圾桶的配备标准发放。
与传统设施不同,集镇区新上岗的智能垃圾分类亭自带“黑科技”:村民投放垃圾时,红外线感应装置自动开盖,避免手触污染,同时搭载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可通过电池板将阳光转化为电能,为分类亭智能设备供电。分布在行政村的果壳箱采用304不锈钢材质,经久耐用;自然村的垃圾桶,结合村民生活习作,配套设置颜色分明的其他垃圾桶和易腐垃圾桶,清晰的图示让老人小孩都能轻松识别。
为让村民更快适应新设施的使用,海安市城管局联合区镇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发放《海安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宣传折页,用方言讲解投放要点。针对标识破损的旧垃圾桶,保洁人员挨个排查,更换崭新标识,清晰指引村民投放各类垃圾。
分类设施的“硬支撑”与宣传引导的“软服务”双管齐下,不仅让区镇村容村貌更整洁,更让垃圾分类成为农村新风尚。环卫处负责人表示,此次农村垃圾分类设施提档升级项目共采购41座智能垃圾分类亭、630只果壳箱、8782只垃圾桶、10.5万张宣传折页、10.5万分类标识贴纸,投资额达170多万元,做到海安市十个区镇全覆盖,旨在通过完善农村垃圾分类硬件设施,让垃圾分类在农村落地更扎实、推进更顺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