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南京市首个农贸市场垃圾分类体验中心在鼓楼区中央门街道工人新村农贸市场正式启用。
该中心通过物联网技术与规范化管理相结合,构建起“智能回收—清运处理—循环再生”的全链条体系,为农贸市场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样本。据了解,工人新村农贸市场历经2020年、2024年两次升级改造,已发展为超5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农贸市场,设有100余个农产品销售摊点,日均产生厨余垃圾约0.5吨。为深化垃圾分类工作,在市、区城管局支持下,中央门街道联合南京润达商业管理有限公司于2025年4月启动体验中心建设,历经4个月建成投用。
该体验中心位于市场二楼和三楼,总面积37.25平方米,采用科学分区设计。二楼25.12平方米区域设置称重区、换桶区、洗桶区等功能分区,配备智能称重系统和双层备桶架,可容纳12个分类垃圾桶;三楼11.75平方米区域重点处理其他垃圾,并引进“爱分类、爱回收”智能回收机。中心全面搭载物联网技术矩阵,集成智能感知识别、智慧管理平台、大数据分析和智能消毒除臭等核心模块,通过AI监管与云端协同实现垃圾分类全流程智能化管控。
在管理机制上,体验中心创新建立“三级评比”制度,由市场管理员每日考评、社区每周检查、街道每月评定,定期公布商户红黑榜。对连续3个月上榜的红榜商户给予5%租金减免奖励,对黑榜商户实施到期不续租措施。试运行期间,街道执法中队联合市场管理方开展全覆盖宣传引导和执法检查,有效提升了商户分类意识。
“作为南京首个农贸市场垃圾分类体验中心,我们通过技术赋能和制度创新,彻底改变传统垃圾处理的脏乱印象。”中央门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汪立民表示,中心的建成运行不仅提升了市场垃圾分类质效,而且为区域农贸市场树立了示范标杆。
鼓楼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该体验中心为起点,持续探索垃圾分类创新模式,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向智能化、精细化发展,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持久动力。于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