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全球环保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扬州市经开区近期迎来了全市首批无人回收车的投入使用,这一创新举措标志着扬州垃圾分类清运进入了智能化的新阶段,开启了环保事业的“智”时代。
无人回收车的运作模式可谓颇具科技感。这些智能“清运工”无需人工操控,按照预设路线自动驶入指定小区的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房,精准收纳居民分类好的可回收物。满载后,这些车辆会迅速原路返回,抵达终点后自动完成过磅称重,整个过程高效而便捷。
这一切得益于江苏荣运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积累。作为深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领域近20年的企业,该公司在扬州及仪征地区已建成7个再生资源分拣中心,专门处理生活垃圾中的可回收物,如废纸、废塑料、泡沫等。令人瞩目的是,在经开区,该公司投资建设了全市最大的垃圾分类可回收物绿色分拣基地,年分拣能力高达15万吨,年废纸回收处置量约20万吨、废塑料回收分拣量约5万吨。
走进这个分拣基地,塑料瓶分拣设备高效运转,不同材质、颜色的瓶子被压缩打包,送往再生资源利用企业实现循环利用。李静,荣运达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两网融合”办公室的主任,表示:“通过对可回收物的科学分类回收和再生利用,可以有效减少填埋和焚烧量,降低处置成本,实现从源头的‘无害化’、‘资源化’和‘减量化’。”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人化回收模式正在重塑再生资源的处理方式。今年7月,荣运达引进了10辆专用于可回收物回收清运的无人驾驶车,率先在经开区施桥镇十余个垃圾投放箱房试运营。这批车辆的核心优势在于其智能化运行模式,依托公司自主研发的小程序数据精准指引,构建出一条“居民投放—智能箱房—分拣中心—终端处理”的直送通道。
借助智能平台,这一模式可实时监控各收集点的仓储情况,自动调度车辆,真正实现“满仓即运”、“日产日清”。这样的高效运作不仅有效降低了人力成本,更从根源上避免了垃圾积压可能带来的二次污染风险,让垃圾分类清运变得更加流畅。
李静还透露,这批智能车辆将逐步扩大服务范围,以科技力量彻底改变“人拉车跑”的传统模式。该公司围绕绿色低碳发展的目标,在持续做好可回收物智能收运的基础上,将不断探索建立覆盖垃圾四分类的无人化转运网络,致力于健全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及分类处置的全链条体系。
展望未来,荣运达计划在下半年以每月新增10—15个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箱房的速度推进,力争到2025年底覆盖100个小区,并在人流集中区域布局10个社区回收门店,从而织密前端垃圾分类回收网络,为扬州“无废城市”的深层次发展夯实根基。
在这一背景下,扬州市的垃圾分类工作不仅展现了科技的力量,也体现了政府与企业合作、共谋环保的决心。无论是无人回收车的高效运作,还是再生资源分拣基地的智能化建设,都为扬州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垃圾分类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环节,而是一个涉及到社会、经济、环境多方面的综合性课题。通过科技手段与科学管理的结合,扬州正在积极探索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绿色道路,展现出城市治理的新模式与新气象。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的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工作将会更加高效、便捷,真正实现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扬州经开区的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为城市管理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全国其他城市的环保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