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以来,经过六年的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已成为市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面向全市广泛征集“镜头看分类,我来拍大片”摄影作品。诚邀大家通过影像艺术形式,系统呈现六年来本市垃圾分类工作的实践成果与发展历程。
作品征集(社会征集+组织采风)→作品初评→作品终评→ “快闪式”作品城市巡展
参赛作品需重点聚焦投放环境、设施建设、体系完善、资源利用、科普宣传、志愿服务等关键领域,全面展现从《条例》实施到全民参与的治理效能,且内容需紧扣“低碳生活新时尚 绿色发展新展望”主题。
参赛作品应真实生动展现垃圾分类融入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通过多维视角,彰显社会各界协同参与、共同推进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与责任担当。包括但不仅限于:
“资源化、绿色化、精细化、智能化、惠民化”全程分类体系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
参赛作品内容可反映社会各领域在推动垃圾分类新时尚的典型人物、人文景观、惠民体验、生态保护、志愿服务等方面,涵盖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设施设备、“沪尚回收”公共服务平台、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等场景。
投稿需包含作品标题、拍摄时间、拍摄地点、作者姓名、地址和联系方式,题材符合征集要求。
上传作品为JPG格式,可单幅或组照(组照张数限4张内),单幅文件不小于3M,以电子稿形式发到活动主办方指定邮箱。
作品须为近1年内(2024年及之后)拍摄,摄影器材、风格不限,彩色及黑白(单色)图像不限。
作品说明(Word格式),包括作品标题、作品拍摄地点、创作说明、联系地址、本人手机号码等,附与照片内容相关文字介绍(约50字),要确保所述内容的真实性。
邀请新闻媒体、行业专家、资深摄影师、市民代表等组成专家评审团对征集作品进行评审评比,奖项设置如下:
我们将定期选取部分优秀照片作品在“绿色上海”“垃圾去哪儿了”等微信平台以及相关媒体展示。
依据照片征集评选结果,制作获奖照片展板,拟于中心城区商圈、公园、城市街区、交通枢纽等场所进行“快闪式”巡展。
摄影作品紧扣主题,自愿投稿,创作内容积极向上、生动活泼、格调高雅、思想健康,富有创新精神。
主办方有权使用获奖、入选作品在有关的媒体、报刊、杂志、公众号和非商业性展览中使用,不再另付稿酬。
所提供的照片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名誉权、肖像权,如产生争议或法律问题由作者自行解决和承担责任。
用镜头说话,为绿色点赞! 您的作品都将成为生动展现本市垃圾分类工作带来的行为习惯养成与文明提升的珍贵影像档案。期待您的精彩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