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清华大学电子系迎来了一个特别的时刻:2001级校友为母校献上的一份极具创意和情感的礼物——一枚镌刻着2.8万余个师生姓名的晶圆系徽。这不仅是一个科技与艺术结合的典范,更是对清华精神的传承和对校友成长的深情厚谊。
这一切源于一个简单却富有创意的想法:在晶圆上刻下全体师生的名字。这个提议最初在校友群中激起涟漪,迅速引发共鸣。无14班的张薇指出,这个想法既体现了电子系的技术特色,又能增强校友们的归属感与自豪感。经过积极的讨论与筹备,校友们迅速组成工作小组,在忙碌的工作间隙中,大家齐心协力,完成了这一“科技浪漫”的创作。
为了实现这一构想,工作小组首先需要整理出跨越1952年至2024年的完整师生名单。得益于校友办老师的支持和协助,团队迅速获取了历届的纪念名册,然而最初的数据都是PDF格式,无法直接处理。为了提升效率,无19班的李尚远甚至开发了一个Matlab程序,极大地简化了名单整理的工作。短短一周内,2.8万余个名字的整理与校对就完成了。
随后,经过多次调试,孙旭光利用Python语言设计的程序成功生成了系徽图案,并转化为晶圆加工所需的GDS数据。这一过程对他而言并不复杂,但当看到这样一颗直径200mm的巨型芯片时,他依然感到震撼。最终,饶轶和团队采用了激光直刻技术,将这一精美的设计成功加工到晶圆上,呈现出令人惊艳的“清华紫”效果。
在晶圆的展示架设计上,团队又展现了他们的巧思。最初的想法是用磁悬浮的方式让晶圆浮空,但考虑到晶圆的脆弱,最终决定采用透明的聚碳酸酯材质,既保证了支撑强度,又呈现出悬浮效果。搭配暖白色灯带,整个展示效果如梦似幻。
校庆当天,校友们在系徽晶圆面前惊喜地寻找自己的名字,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为了方便校友们快速定位,团队还开发了人名搜索软件,成为了校庆期间的“网红”应用,吸引了众多校友参与。
这一切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活动,更是清华电子系同学们团结与创新精神的体现。每一个参与者都倾注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充分展现了清华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正如孙旭光所说:“这不仅是一个项目,更是我们青春的重逢。”
在这片承载着2.8万个名字的晶圆中,清华的精神与情感被深深镌刻,成为一代代清华电子人共同的记忆与骄傲。未来,清华电子人将继续以硬核创新,续写科技强国的“芯”篇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