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垃圾分类就是低碳生活新时尚”鲜明导向,践行初心使命,按照住建部《关于调整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评估有关事项的函》、福建省生活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2024年全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重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全力推动垃圾分类工作高质量发展。
近日,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发布《2024年厦门市垃圾分类工作方案》,方案从深化党建引领、完善志愿体系、加大垃圾源头减量力度等方面,对市、区、街道(镇)、社区(村)的垃圾分类工作提出了相关要求。
立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先行实践地,坚持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提升群众生活品质的高度,把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摆在重要位置,协同发力、精准施策,巩固优势、补齐短板,确保垃圾分类工作持续走在全国前列,让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
进一步推动市、区、街道(镇)、社区(村)党组织四级联动,构建党建引领垃圾分类共治共建、互联互动工作格局。每季度听取群众关于垃圾分类工作的意见建议,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驻街单位作用,依托党建品牌开展主题宣传及志愿服务活动,扩大垃圾分类党建品牌效应,完善垃圾分类党员精准“双报到”、党员结对帮扶街(镇)等常态化机制。
将垃圾分类作为加强基层治理的重要载体,推动建立健全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单位、志愿者(党员)、居民“五位一体”联动机制。优化完善自查考核评估机制,鼓励各区各行业因地制宜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积极推动集美区、翔安区创建成为省级垃圾分类示范区。
加强垃圾分类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结合业务工作积极开展垃圾分类专项宣传活动,调动现有志愿服务队伍、公益团体、社会工作者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志愿服务行动,提高服务覆盖面,并进行多渠道、多角度宣传,扩大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的影响力。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开展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活动,以开放宣教基地、打造垃圾分类主题轮船、码头和公园等多种形式开展系列活动,九游娱乐官网加强宣传引导,不断提升群众文明素质,推动形成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方式。
制定年度宣传方案,统筹市、区两级宣传主题。制定公共场所、经营区域、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指引。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教育长效机制,明确内部管理岗位和职责,落实专(兼)职工作人员。持续深化“小手拉大手”垃圾分类国民教育,更新教材读本,将垃圾分类纳入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内容,让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
落实住建部和省住建厅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1对1”交流协作机制。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对物业、再生资源、餐饮、酒店、医院、学校等领域常态化开展垃圾分类业务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要组建市、区两级垃圾分类宣教讲师库,统一编制培训教材,定期开展知识培训,提高全民分类意识和分类水平。
科学合理、优化布局垃圾分类投放点,推进落实我市200个生活垃圾分类屋(亭)建设任务,九游娱乐官网改善居住环境,提升投放便利性。进一步推广垃圾分类智慧化视频监控系统,防范垃圾落地、不分类等违法行为。
要将物业服务企业履约履职情况作为考核评估加分的重要依据,探索建立以奖代补机制和志愿者桶边劝导机制,确保物业服务企业依法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对物业内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工作进行宣传、指导,对不符合分类投放要求的行为予以劝告、制止,进一步压实物业服务企业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职责。
加强环卫车辆管理,优化车容车貌,严控臭气污染,严禁跑冒滴漏,严禁混装混运等违法违规行为。适时启动环卫车辆、清洁楼压缩、垃圾分类收集等设备更新工作,加快建设环卫停车场和配套充电设施,助力构建低碳交通体系。
加快推进可回收物分拣设施、生物质资源再生项目二期工程等储备项目的前期工作,推动生物质资源再生项目一期工程投产,为城市发展预留出适度的处置能力。
要持续提升村庄道路保洁、生活垃圾转运和农村公厕一体化管养等工作水平。继续做好城中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垃圾清理等工作。巩固“户分类、镇保收、区转运、市处理”的农村垃圾治理长效机制。
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经验,探索建立智能化、电动化、无人驾驶等新技术在环卫保洁和垃圾分类等领域中的应用场景。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垃圾分类综合管理平台,并将区级信息化资源纳入市级信息化平台,打造互联互通、数据同步、业务协同的平台体系,推动城市垃圾分类运行一网统管。
加大垃圾源头减量力度。推动餐饮行业减量,在餐饮经营单位开展“光盘行动”,持续推行净菜和洁净农副产品进城上市。推动一次性用品减量,全市旅游、住宿、大型商场、超市、农贸市场、A级景区等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并在线上平台设置垃圾分类提醒提示。推动商品包装减量,严格落实限制商品过度包装有关规定,持续开展过度包装专项整治行动。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不得将建筑垃圾、工业固废、医疗垃圾等混入生活垃圾。
提升资源化利用水平。拓展资源循环利用渠道,鼓励有条件的大件垃圾处理企业定期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探索推进“互联网+”、智能回收箱等废弃物循环利用新模式,进一步完善低值可回收物“收、运、处”体系,推进环卫清运网络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两网融合”,助力我市碳减排。
探索尾菜叶就地资源化利用。要积极探索大型果蔬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尾菜叶就地资源化模式,加强尾菜叶处理技术创新研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需读者经常留言或点“在看”“点赞”,否则会逐渐收不到推送!如果您喜欢我们的推送,请将“厦门市市政园林局”加为星标或每次看完后点击一下页面下端的“在看”“点赞”,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