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需司机操控,可按预设路线自动驶入指定小区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房,收纳工作人员分类好的可回收物,满载后立即原路返回,抵达终点后,自动完成过磅称重,日前,扬州市首批无人回收车在经开区正式“上岗”,标志着扬州垃圾分类清运迈入智能化新阶段。
这些拥有“大本领”的智能“清运工”,来自深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领域近20年的江苏荣运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在扬州及仪征已建成7个再生资源分拣中心,专门处理生活垃圾中的可回收物,如废纸、废塑料、泡沫等,年废纸回收处置量约20万吨、废塑料回收分拣量约5万吨。尤其在经开区,该公司投资建设了全市最大的垃圾分类可回收物绿色分拣基地,年分拣能力高达15万吨。走进分拣基地,塑料瓶分拣设备高效运转,不同材质、颜色的瓶子被压缩打包,送往再生资源利用企业实现循环利用。
“通过对可回收物的科学分类回收和再生利用,可以减少填埋和焚烧量,降低处置成本,实现从源头的‘无害化’‘资源化’和‘减量化’。”该公司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两网融合”办公室主任李静说。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人化回收正高效重塑再生资源处理模式。今年7月,荣运达乘势而上,引进了10辆专用于可回收物回收清运的无人驾驶车,已率先在经开区施桥镇十余个垃圾投放箱房试运营。
“这批车辆的核心优势在于其智能化运行模式,在我们自主研发的小程序数据的精准指引下,构建出一条‘居民投放—智能箱房—分拣中心—终端处理’的直送通道。”李静说,依托智能平台,可实时监控各收集点的仓储情况,自动调度车辆,真正做到“满仓即运”“日产日清”,这一模式不仅有效降低了人力成本,更从根源上避免了垃圾积压可能带来的二次污染风险,让垃圾分类清运更加高效流畅。
“这批智能车辆将逐步扩大服务范围,用科技力量彻底改变‘人拉车跑’的传统模式。”李静说,该公司围绕绿色低碳发展目标,在持续做好可回收物智能收运的基础上,将不断探索建立覆盖垃圾四分类的无人化转运网络,致力于健全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及分类处置的全链条体系。
下半年该公司将在现有小区箱房基础上,以每月新增10—15个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箱房的速度推进,力争2025年底覆盖100个小区,并在人流集中区域布局10个社区回收门店,织密前端垃圾分类回收网络,为扬州“无废城市”的深层次发展夯实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