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思政巴士第二季走进绿水青山的世界”第三讲来到了海曙区洞桥镇。
当日,来自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政导师,带领来自宁波市正始中学、宁波经贸学校、鄞州区横溪镇中心小学、海曙区洞桥镇中心学校等40余名中小学生,开展“一河一桥一厂”生态工业研学。
活动以“从千年水脉到零废智造,解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洞桥密码”为主题,联合宁波市文化特派员陆晓莉团队,发挥“糖丸”筑梦“学研传”实践队力量,让学生在实地探访中感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同学们,欢迎登上一河一桥一厂洞桥水岸生态工业研学主题思政巴士!”巴士上,思政导师杨文星热情开场,随即抛出问题:“大家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论断的深刻内涵吗?”
“20年来,宁波的绿色发展实践,正是对这一论断的生动诠释。”杨文星进一步阐释,“生态环境,小到我们呼吸的空气、饮用的水,大到经济转型的脉络、文明传承的基因,都与之紧密相连。而今天我们来到的洞桥镇,就是宁波践行这一理念的鲜活缩影。”
思政巴士首站抵达古洞桥。站在古桥长廊上,凉风拂面,桥下南塘河清波荡漾,村中老人在长廊闲坐,一派安居乐业的景象。
“同学们,我们脚下的古桥建于北宋960年,大家算算距今有多少年?”杨文星的问题刚落,就有同学迅速答出“1065年”,千年历史让众人惊叹不已。
驻足桥头,同学们更被古人的防洪智慧折服:船头状的桥墩设计,能巧妙劈开汹涌洪水,分散水流冲击力,守护着两岸的安宁。“这座历经后世不断修缮的古桥,不仅连接着南塘河两岸,更传递着天人合一的自然理念。”导师顺势引导。
“眼前的南塘河曾因污染发黑,如今经系统治理重现清波,它所传递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永恒追求。”杨文星告诉同学们,“守护这一水一桥、一草一木,就是守护我们文明的根基。”
思政巴士第二站驶向洞桥环保公司这家由宁波城投集团下属生态环保集团控股的企业,正演绎着现代版“点石成金”:生活垃圾在这里转化为电能与资源,成为宁波“无废城市”建设的核心动力。
作为浙江省内唯一采用阶梯式布局的垃圾发电厂,这里的景象让同学们大开眼界。“大家知道垃圾分几类吗?我们处理的是其他垃圾,也就是四色垃圾箱中的黑色垃圾。”工作人员介绍道。
“2007年前,宁波的垃圾只能靠填埋,严重威胁土壤和地下水。而现在,先进工艺让日处理万吨垃圾的厂区闻不到一点臭味固压技术能有效锁住异味。”工作人员详解了其他垃圾的处理流程,“经过七天脱水发酵,干燥后的垃圾由巨型抓斗送入1100度高温焚烧炉,焚烧产生的热能推动蒸汽轮机,转化为千家万户所需的电力。”同学们由此了解到垃圾焚烧发电、炉渣变建材的全流程。
在垃圾吊控制室,同学们隔着玻璃看巨型抓斗有条不紊地作业;中控室里,复杂的资源化流程清晰呈现在巨屏上;星空影院中,科普短片展现了宁波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概况;垃圾分类互动游戏则让环保知识深入人心,同学们乐在其中。
“今天的一河一桥一厂研学,让大家读懂了生态文明的洞桥密码,也看到了美丽中国的宁波样本。”课程尾声,杨文星总结道,“洞桥的密码,正是绿水青山通过智慧与科技,转化为支撑高质量发展金山银山的生动诠释。”
这场融合古今的思政巴士之旅,更在学子心中种下了绿色的种子,激发了他们的行动自觉。
“亲眼看到垃圾变能源,太神奇了!”海曙区洞桥镇中心学校的龙湘媛说,她表示回家后不仅要严格做好垃圾分类,还要督促爸妈一起行动。
“这次收获太大了!”宁波经贸学校的金昊栋感慨,“这次活动让我读懂了洞桥模式,也真正理解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涵。作为物联网专业学生,我想用所学的传感器等技术,参与水质监测、垃圾处理流程监控,为生态保护出份力,用科技守护绿水青山。”
宁波市正始中学的王乐涵则表示,通过活动认识到,生态文明不是田园牧歌式的怀旧,而是将废弃物转化为资源的实践智慧。“绿水青山这个抽象概念,在这里变成了可触摸的生产力。我们要从点滴做起:准确分类垃圾、不破坏草木、宣传环保理念,用微薄之力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未来。”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7月8日,“思政巴士第二季走进绿水青山的世界”第三讲来到了海曙区洞桥镇。
当日,来自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政导师,带领来自宁波市正始中学、宁波经贸学校、鄞州区横溪镇中心小学、海曙区洞桥镇中心学校等40余名中小学生,开展“一河一桥一厂”生态工业研学。
活动以“从千年水脉到零废智造,解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洞桥密码”为主题,联合宁波市文化特派员陆晓莉团队,发挥“糖丸”筑梦“学研传”实践队力量,让学生在实地探访中感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同学们,欢迎登上一河一桥一厂洞桥水岸生态工业研学主题思政巴士!”巴士上,思政导师杨文星热情开场,随即抛出问题:“大家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论断的深刻内涵吗?”
“20年来,宁波的绿色发展实践,正是对这一论断的生动诠释。”杨文星进一步阐释,“生态环境,小到我们呼吸的空气、饮用的水,大到经济转型的脉络、文明传承的基因,都与之紧密相连。而今天我们来到的洞桥镇,就是宁波践行这一理念的鲜活缩影。”
思政巴士首站抵达古洞桥。站在古桥长廊上,凉风拂面,桥下南塘河清波荡漾,村中老人在长廊闲坐,一派安居乐业的景象。
“同学们,我们脚下的古桥建于北宋960年,大家算算距今有多少年?”杨文星的问题刚落,就有同学迅速答出“1065年”,千年历史让众人惊叹不已。
驻足桥头,同学们更被古人的防洪智慧折服:船头状的桥墩设计,能巧妙劈开汹涌洪水,分散水流冲击力,守护着两岸的安宁。“这座历经后世不断修缮的古桥,不仅连接着南塘河两岸,更传递着天人合一的自然理念。”导师顺势引导。
“眼前的南塘河曾因污染发黑,如今经系统治理重现清波,它所传递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永恒追求。”杨文星告诉同学们,“守护这一水一桥、一草一木,就是守护我们文明的根基。”
思政巴士第二站驶向洞桥环保公司这家由宁波城投集团下属生态环保集团控股的企业,正演绎着现代版“点石成金”:生活垃圾在这里转化为电能与资源,成为宁波“无废城市”建设的核心动力。
作为浙江省内唯一采用阶梯式布局的垃圾发电厂,这里的景象让同学们大开眼界。“大家知道垃圾分几类吗?我们处理的是其他垃圾,也就是四色垃圾箱中的黑色垃圾。”工作人员介绍道。
“2007年前,宁波的垃圾只能靠填埋,严重威胁土壤和地下水。而现在,先进工艺让日处理万吨垃圾的厂区闻不到一点臭味固压技术能有效锁住异味。”工作人员详解了其他垃圾的处理流程,“经过七天脱水发酵,干燥后的垃圾由巨型抓斗送入1100度高温焚烧炉,焚烧产生的热能推动蒸汽轮机,转化为千家万户所需的电力。”同学们由此了解到垃圾焚烧发电、炉渣变建材的全流程。
在垃圾吊控制室,同学们隔着玻璃看巨型抓斗有条不紊地作业;中控室里,复杂的资源化流程清晰呈现在巨屏上;星空影院中,科普短片展现了宁波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概况;垃圾分类互动游戏则让环保知识深入人心,同学们乐在其中。
“今天的一河一桥一厂研学,让大家读懂了生态文明的洞桥密码,也看到了美丽中国的宁波样本。”课程尾声,杨文星总结道,“洞桥的密码,正是绿水青山通过智慧与科技,转化为支撑高质量发展金山银山的生动诠释。”
这场融合古今的思政巴士之旅,更在学子心中种下了绿色的种子,激发了他们的行动自觉。
“亲眼看到垃圾变能源,太神奇了!”海曙区洞桥镇中心学校的龙湘媛说,她表示回家后不仅要严格做好垃圾分类,还要督促爸妈一起行动。
“这次收获太大了!”宁波经贸学校的金昊栋感慨,“这次活动让我读懂了洞桥模式,也真正理解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涵。作为物联网专业学生,我想用所学的传感器等技术,参与水质监测、垃圾处理流程监控,为生态保护出份力,用科技守护绿水青山。”
宁波市正始中学的王乐涵则表示,通过活动认识到,生态文明不是田园牧歌式的怀旧,而是将废弃物转化为资源的实践智慧。“绿水青山这个抽象概念,在这里变成了可触摸的生产力。我们要从点滴做起:准确分类垃圾、不破坏草木、宣传环保理念,用微薄之力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