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让全社会人人动手,一起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出努力。如何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质效,不断增加“可回收循环利用垃圾、有机可发酵利用垃圾、有毒有害垃圾”的收集处理总量,不断降低焚烧、填埋垃圾总量是不少地方急需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为此,必须从源头做起,抓实分类,抓细分类,辨证施治,全力推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为建设美丽家园提供有力的生态人居环境支撑。
垃圾分类工作涉及千家万户,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要高举党旗,坚持党员先行,积极融入社区、服务群众,形成“党建强力引领、社区统筹调度、群众广泛参与”的垃圾分类责任体系和工作合力。要发动党员、居民、志愿者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实践活动,把各方的力量拧成一股绳,让垃圾分类深入推广到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等。
通过引导教育居民可回收垃圾“攒”了卖,有机垃圾“收”了用,有害垃圾“存”了收,其他垃圾“扔”了烧,实现以社区治理推动垃圾分类,实现垃圾减量预期,促进以垃圾分类提升社会多元共治的参与度。
全面开展垃圾分类示范单位、示范街道、示范社区、示范小区、示范楼栋、示范家庭等示范点创建活动。
在垃圾分类示范点创建过程中,要凝聚各方合力,用足“绣花功夫”,倾注“工匠精神”,逐步实现全类回收、应收尽收、日产日清、高质高效。积极引导群众从“要我干”变成“我要干”,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共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美丽家园。
将垃圾分类监控、车辆运转、终端处置等关键环节通过数字化、动态化、可视化形式置入“智慧城市”一网通管。做好各个环节的无缝衔接、掌握每个板块的运行状态、摸清各地各块的运转数据,应积极探索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互联网、移动端APP等技术手段。
在城市社区和小区改造中要新建相对独立、空间密闭、便于转运的餐厨垃圾收储设施,通过定时投放、破袋投放、物业服务企业监督、第三方监督等形式,让餐厨垃圾在“家庭能分离、分装进得去、转运能及时、处理好利用”,不断提升居民垃圾分类便利度。
行政事业单位要率先垂范,制定全面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杯碗、不可降解塑料袋的时间表。全面推行商超、饭店、医疗机构、外卖等使用可降解塑料袋,逐步实现农贸市场禁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可以在农贸市场周边设置“绿色超市”,推广购买可降解包装袋,通过可回收利用废品志愿者积分等兑换竹篮、布袋、牛皮袋、手拖车等,引导城市居民逐步养成少用、不用塑料袋购物的良好习惯。
逐步推行商户餐厨垃圾有偿清运机制,通过引导行业协会多方协商,采取阶梯价格收取餐厨垃圾处理费,倒逼商户从厨房压量、从餐桌控量、从收储减量。授牌奖励转运处理量大幅下降的商户。
鼓励商户定期不定期开展“你光盘我买单、你光盘我折扣”行动,通过打包免费、打包抽奖等多种形式,倡导消费者形成节约节俭的好习惯,逐步形成“响应光盘行动、政府认可宣传、群众积极消费”的良性互动。
垃圾分类是生活中的“小事”,需要从孩子开始教育,让学生认识分类、学会分类、习惯分类。
要在教育系统推行垃圾分类校长负责制,将分类培训、硬件投入、减量成效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进一步压实学校工作责任。要全面推行垃圾分类科普课程进校园,通过科学普及、实践操作、现场参观、公益活动、知识测试等方式,让分类入心入脑,让学生学而有用、践行不怠。
垃圾分类要稳步均衡推进,形成强大合力和社会共识,必须要建立严格的督导考核体系。要发展培训物业服务人员、环卫工人、党员、义工等人员为督导员,开展定时定点督导,要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作为党员干部“双报到”、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内容。
采取专业督导调研、第三方监管、社会监督和群众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对生活垃圾分类相关要求落实情况、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分类体系建设运行情况、资金投入使用情况等开展月度、季度、年度评估。
及时通报各街道社区、小区的评估分数及排名,实行“绿牌奖励、黄牌警告、红牌约谈”机制,整合专项资金奖励先进单位和个人。
健全完善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机制,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鼓励引导社区、小区因地制宜开发设置“共享互换空间”。促使居民拿出闲置物品,通过“互换、租赁、出售、捐赠”等多种方式,让闲置物品发挥作用,盘活“存量”,减少废品的增量。
通过城乡单位、学校“手牵手”活动,由城区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对口捐赠边远农村村委会、中小学的“爱心图书室、爱心玩具屋”等,制定捐赠物品范围、标准和流程,严格监管物资去向,及时公开捐赠信息,奖励通报捐赠先进单位及个人。
近年来,青海省西宁市将老旧小区改造列入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通过持续健全“政府组织、部门实施、社区配合、居民参与”工作机制,全面推进“决策共谋、发展共建、方案共审、效果共评”的“四共”建设模式,积极做好改造工作,已惠及40万居民。
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已从今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规范对住宅的多项指标作出了新的规定,比如,新建住宅的层高不低于3米,入户层为4层及4层以上的住宅建筑每单元应至少设置1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等。此外,针对居住环境、建筑空间等,新规范也给出了更多的指标要求。本报特别邀请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曾宇对《住宅项目规范》的相关内容进行解读。
近年来,湖北省仙桃市城市管理执法局以更高站位谋划工作、更强担当聚力攻坚、更严标准推进落实,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注入坚实的城管力量。
6月以来,全国多地遭遇极端强降雨天气,防汛形势严峻,灾情牵动人心。住房城乡建设部指导各地时刻关注雨情灾情,提前做好防汛救灾准备,加强工作统筹调度,确保灾后道路清淤除障等工作高效开展,切实保障城市安全运行、环境卫生整洁。
日前,贵州贵阳、广东广州等地的一些公园设置了“爱心雨伞”共享区,解决市民游客因未携带雨具而陷入出行不便的困境,从容应对突发降雨,保障市民游客的出行安全。
7月2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帮扶办公室带领福建连城代表团到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集团”),同中建集团党建工作部就连城县建筑材料产业协同发展、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红色教育培训事业发展等工作开展深入的座谈交流。
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房屋市政工程有限空间识别及施工安全作业指南(试行)》
住房城乡建设部《房屋市政工程有限空间识别及施工安全作业指南(试行)》宣传画册、海报印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