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重庆动物园顶流熊猫“渝可”“渝爱”为蓝本,打造“啦分熊”垃圾分类特色IP,在渝中区化龙桥街道红岩村社区成为主题打卡点,吸引众多居民参与互动。
“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据介绍,“啦分熊”垃圾分类特色IP主题场景,是该街道红岩村生活垃圾分类宣教中心的一部分。该中心位于红岩村社区,辐射面积约2.3平方公里。以“科技赋能、全民参与”为核心理念,打造智慧化投放系统、创意科普场景、家校社协同教育平台及积分激励,将垃圾分类实践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助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
街道通过“啦分熊”垃圾分类特色IP主题场景,开展“猫粉家庭变废为宝手工课”“‘啦分熊’教我分垃圾”等趣味活动,以生动形式科普分类知识,成功引导居民从“萌宠粉丝”转变为“环保先锋”。目前,红岩村社区5668户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达100%、参与率超95%。
化龙桥街道优化“智能+回收”服务点,可回收物自动称重兑换积分,厨余垃圾自动破袋后Ai识别寻桶投放,其他垃圾桶安装防满溢压缩装置,建立家庭分类档案,推行“一户一码”溯源机制,扫码关联住户信息,精准识别居民身份及投放效果,实现分类投放全流程智能化监管。
目前,化龙桥街道雍江苑小区实现厨余垃圾自动破袋后Ai识别寻桶投放。该设施能对其他垃圾桶进行防满溢自动压缩,居民身份精准识别与投放行为数据化记录,进一步推动分类投放智能化监管。
街道还同步建设分类科普艺廊,融合居民共享书吧及垃圾分类知识科普区、“变废为宝”创意展区、积分兑换服务区,提供“科普、实践、激励”全链体验。
构建“双线联动”教育体系也是推进化龙桥街道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举措。街道线上依托“垃圾分类手牵手”小程序开展“每日打卡+知识竞答”活动,线下巴蜀创意天地幼儿园发挥教育优势,推出《垃圾分类韵律舞》歌舞表演、“变废为宝”STEM项目(如塑料瓶玩具车、瓶盖机器人制作)、设计智能声控分类桶等特色课程,定期举办“校园环保展+家庭开放日+社区游园会”,形成“家校社”协同的环保教育闭环。
据介绍,渝中区借助“渝爱分”数字化手段,破解“习惯养成难、长效坚持难”难题,构建“街道吹哨、社区联动、物业协同”的推广网络,让“渝爱分”进机关、进小区、进家庭。
目前,化龙桥街道通过街道、社区、物业、业委会、企业等多方联动,在小区引入2台纯净水设备并全面推广“渝爱分”小程序。居民通过“家中分类、投放拍照、AI识别,一键积分”,积分可即时兑换纯净水,20积分可兑换活净水1L,25积分可兑换优质水1L,形成“分类-积分-实惠”的良性循环,让垃圾分类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切实提升居民参与积极性。目前参与人数200人左右,累计积分突破10000分。(余中)
“啦分熊”垃圾分类特色IP,在渝中区化龙桥街道红岩村社区成为主题打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