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生活垃圾分类监管已然成为一场迫在眉睫的 “战争”。据统计,每年超过 1300 万吨的垃圾被人类随意丢弃,其中二噁英污染物相当于砒霜的 900 倍,塑料垃圾需要 400 年才能降解,全球一半以上人口体内都能找到塑料微粒。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无不凸显出垃圾分类监管的重要性。
回首过去,我国早在 2000 年就将北京、上海等八个城市确定为全国首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近年来,相关政策更是不断推进,从 2017 年明确 46 个重点城市及 2020 年目标,到 2019 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引导、因地制宜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再到如今各地级城市逐步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的规划,垃圾分类已然成为一项 “一把手” 工程。
然而,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垃圾量日益增长、清运不及时、环境卫生恶劣、无有效督导和监管等种种问题,使得垃圾 “三化四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执行难度加大。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活垃圾分类监管可视化综合解决方案应运而生。
建设目标:通过提升垃圾追踪能力、增强投放管控效能,运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可视化、大数据、5G 等技术,实现投放时可记录、问题时可分析、运输中可记录、处置时可管理,形成垃圾追踪完整闭环。
建设思路:紧扣 “三化四分” 理念,借助人工智能提高投收运处管控效能,利用物信融合技术实现精准垃圾追踪,依靠大数据技术开展垃圾分类趋势分析。
:智能语音提醒引导居民正确投放,对乱丢乱放、垃圾满溢等异常情况自动分析提醒,通过人脸抓拍将违规投放行为与人关联,快速回溯责任。
:车辆规范化作业监管,对跨区、偷油、空载、超速等行为实时掌控,驾驶人员行为分析,消除安全隐患。
:中转站分类回收管理,工作人员安全着装监管,车辆智能称重,为补贴提供依据。
:萤石 APP 分类识别,全程可视、智能提醒、APP 考勤提醒、智能预警记录,实现智能化管理。
:萤石云视频 APP 为居民提供拍照识别垃圾功能,基于 AI 算法,识别精准度随使用者增多而提升,同时具备关键字搜索、垃圾分类电子手册、投放时间提醒等功能。
:从人工监督到视频监督,再到智能监督,通过智能语音提醒、人脸抓拍等技术,精准判别责任到人,有效威慑违规投放行为。
:对打包垃圾乱堆放、垃圾箱满溢等 5 类常见异常情况进行智能分析,及时发现问题。
:从工单派发到现场处理,再到问题反馈与前后对比,形成完整的异常处置闭环。
02. 分类收集 - 全程可视:采用视频 + 物联传感方式,实现专车专用,避免混装混运,通过物理标签确定收集类型、次数和重量,小区垃圾分类收集房的清运记录可实时监督。
04. 中转站管理:实现车辆进出管理、视频监管、中转站臭气监测以及计量管理等功能,确保中转站规范运行。
05. 处置终端管理:涵盖视频监管、车辆监管、计量监管、运行工况监管和环保数据监管,全方位保障处置终端的正常运行与环保达标。
06. 大数据分析:通过基础设施综合看板、违规问题统计、运营单位考核以及分类情况整体分析等,为垃圾分类工作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
07. 环卫监管中心:实现数据融合、集中呈现、全面可视和人工智能化管理,提升垃圾分类监管的效率与精准度。
08. 管理平台 - 垃圾分类一张图:将垃圾分类的各个环节信息集成于一张图上,直观展示垃圾分类的整体情况,便于管理和决策。
09. 全网运维:包括运维监控、统计报表、运维考核和告警中心,确保垃圾分类监管系统的稳定运行。
垃圾分类监管可视化综合解决方案的实施,将为垃圾分类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它不仅有助于解决当前垃圾分类面临的诸多问题,还能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垃圾分类监管将更加智能化、精细化,让我们共同期待一个更加清洁、美好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