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今年的零废弃日之前,我们“零”机一动,做了一个超有趣但过程有点艰辛的实验:
做了垃圾分类倡导很多年的伙伴们提及,身边的家人和朋友们时不时就会对他们发出“灵魂拷问”:垃圾分类到底有没有用?
更有朋友直言,亲眼看到过自己认认真真分好的垃圾,直接被一股脑扔到一个垃圾车里,当时内心简直“信念崩塌”。
于是我们想到了一个“眼见为实”的办法:用GPS设备来追踪它的位置,看看它最后到底去了哪里!
我们选了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os:主要是为了省差旅费…),又挑选了“奶盒”这种低值回收物,买了GPS设备小心翼翼地固定在奶盒上,就像给它们配上了“导航仪”,准备开启这场特别的旅程。
于是我们一次次调整追踪方案,GPS设备的选型价格也节节攀升。但好在,最终我们还是测试出了一个完美样本——可以续航两周、信号无中断的奶盒样本!
于是大家又蜂拥至办公楼的垃圾房里一顿扒拉……好事多磨,最终我们还是在垃圾房里找回了奶盒们,并按照原计划一一投放了出去:社区的可回收垃圾桶、一袋式上门回收、智能箱、由品牌发起的奶盒回收活动等等。
我们从地图上目睹着它们一个个出发,来到了“神秘”中转站,有的只停留几小时,而有的停留了几十个小时,接着去往下一站。
其中,北京地区的样本分别到达了河北省和山东省的纸业公司,而上海地区的样本则分别到达了江苏和浙江的纸业及再生公司。
即使是奶盒等低值回收物,只要投递到可回收渠道(比如你家小区里的蓝色垃圾桶),它就能获得新生!垃圾分类不是玄学,是实实在在能改善环境的科学。
请一定继续好好垃圾分类哦,说不定下次你扔掉的奶盒,就能回到你自己手中,成为笔记本、笔、和各种有用的物件,继续陪伴你呢!
最后,看在我们这么努力宣传的份上,请动动手点击转发这篇推文,告诉你的朋友和家人, 分类一时爽,一直分类一直爽!请与我们一起“零”机一动,解锁万事OK的可持续生活。
为加强公众对零废弃理念的理解,万科公益基金会、零萌公益和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自2018年共同发起“零废弃日”这一全国性公众倡导活动,以往在每年8月的第三个星期六举办。自2024年起,与国际零废物日同期举办。
我们希望联合个人、社会组织、企业等多方力量,通过开展线上线下系列公益体验活动,向公众展现零废弃与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内在联结——无论是减少一次性用品,通过垃圾分类让资源获得新生,还是支持循环再生产品的设计与使用......这些看似微小的选择都是通向可持续未来的关键路径。
万科公益基金会是2008年经民政部、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全国性非公募基金会,由民政部主管。作为具有官方认证资质的公益组织,基金会于2017年被认定为慈善组织,并于2021年底通过民政部专业评估,获评4A级全国性社会组织。在新的五年战略规划(2023-2027年)框架下,万科公益基金会以“美美与共的未来家园”为愿景,实践和传播可持续社区理念。基金会当前聚焦碳中和社区先行探索与推广、社区废弃物管理瓶颈突破、中国气候故事讲述三大重点战略模块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