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城区金融街街道的尊府小区迎来了一项颠覆性的科技创新——首个无接触智能垃圾分类箱的正式启用。这款新型垃圾分类设施以其“无接触操作+数据化管理”的核心特点,不仅为居民们带来了便捷高效的垃圾投放体验,更为环保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城市智慧化转型的标杆案例。
在尊府小区的智能垃圾分类箱前,张女士轻轻一挥手,操作界面便宛如魔法般悬浮在空中。她选择了“厨余垃圾”类别,无需触碰任何实体按键,垃圾箱的箱门便自动开启,整个投放过程不超过一分钟,实现了高效与卫生的完美结合。张女士对此表示:“这样投放垃圾再也不用掀盖,非常卫生,异味也隔离了。”
这款智能垃圾分类箱采用了新颖的非接触式空中成像中控技术,通过智能传感器将操作界面悬浮于空中,无需任何物理接触,确保整个过程的卫生性。此外,为了增强投放的安全性,在垃圾桶的外部还装配了红外线传感器。
与传统垃圾桶相比,这些智能垃圾分类箱内外部的双模监控系统无疑是其“智慧大脑”。外部摄像头可以实时捕捉错误投放行为,并给予语音提示,而内部传感器则负责监测垃圾容量,一旦检测到满溢,系统便会向清运平台发送预警信息,从而提升垃圾的清运效率。
自智能垃圾分类箱启动以来,环卫部门的管理效率显著提升。技术人员通过后台数据分析,精准记录每日的垃圾投放情况,金融街街道的环卫负责人透露:“得益于这些设备,环卫部门不仅能够合理安排清运人员,清运频次也提升了40%,人力成本节约了15%。”这些智能垃圾分类箱还具备内置的自动称重系统,能够实时采集垃圾的种类、重量及投放时间等重要数据,进一步便利居民使用。居民仅需通过微信扫码,即可立即兑换积分,积分不仅可以换取日用品,甚至可以直接变现。
此外,小区内还配备了可回收物智能垃圾桶,居民可扫码选择投放的物料,称重后立即到账。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和儿童,系统同样人性化,允许输入家人手机号进行投放,称重后平台将把数据自动打入绑定的账号中,操作简便无比。
为了确保设备安全,智能垃圾分类箱内还集成了烟感报警及自动灭火装置,配备防雷防爆设施,确保一旦出现高温或烟雾迹象,系统能够第一时间启动灭火,并向管理中心发出预警。
技术团队负责人表示,智能垃圾桶还可接入碳链捕捉系统,实时实现碳汇数据的收集与交易。通过布局智能垃圾分类设施,能够有效降低城市的碳排放,垃圾分类和减排的数据还可以通过北京市绿色交易平台实现变现,助力可持续经济的发展。
不止于此,金融街街道还开发了AI智能预警系统,有效解决了垃圾分类桶站满溢的问题。工作人员发现东铁匠胡同西口的垃圾桶满溢后,便迅速将情况上传至“一网共治主动治理平台”,并通过短信通知相关负责人,15分钟内问题得以迅速解决。该平台将垃圾分类桶站的监测覆盖至胡同内的40组垃圾分类桶,实现了全方位的智能化治理。
更值得一提的是,西城区还率先引入装修垃圾智能收集箱,这些设备依靠清运新能源车辆,做到集中收集及专车专运,极大改善了装修垃圾无处可去的现象,同时对装修垃圾的收集、运输、处理进行全流程智能化管理。西城区城市管理委员会的负责人表示,智能收集箱的密封性良好,保证了搬运过程中不会造成洒落与渗漏问题。应用太阳能电池板为箱体提供电力,使其能够在长时间放置于小区中依然保持充足的工作能力。
通过这些智能设施的广泛推广,西城区截至目前已备案1151处工程及居住小区的智能收集箱,打通了环保的最后一公里,极大推动了城市的智慧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在智能化科技的助力下,北京的垃圾分类和城市管理即将翻开崭新的一页,给居民带来清新生活新体验,同时也为城市的绿色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