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合肥蜀山区的蜀麓苑社区,近日一台崭新的智能可回收物回收机前,正在进行着一场绿色环保的“投放盛宴”。居民们纷纷赶来投放可回收物,与以前无处可去的废品相比,现在的智能回收机成为了大家处理废旧物品的全新选择。这项新兴的回收模式既便捷又环保,还能给居民们带来小额收益。
王大爷乐呵呵地将整理好的废纸和塑料瓶投放到回收机里,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以前这些东西都不知道怎么处理,扔了怪可惜。现在有了这个智能回收机,不仅方便,而且还能得到点小钱。”
今年初,蜀麓苑社区启动了20台智能回收机。这些机器与传统的垃圾回收方式明显不同,它们实现了全智能化操作,并且全天候进行有偿回收,吸引了众多居民前来参与。
智能回收机上设计了清晰的分类标识,将可回收的物品分为纸类、金属、塑料和织物四大类。居民只需用微信扫码即可投放物品,屏幕会显示出投放物品的重量与相应的收益。这一回收价格为0.6元/公斤,收益会迅速到账用户的账户中。
“将饮料瓶放入回收机,既能换钱还助力环保。”一位年轻的母亲对孩子说。在她的带领下,小朋友兴奋地操作着扫码,成功打开了回收机,将饮料瓶逐一放入。在智能称重的监测下,这位小朋友在短短几分钟内便收获了0.85元。
据蜀麓苑社区工作站副站长王业锋介绍,自智能回收机投入使用以来,社区内掀起了绿色环保的热潮,一到白天和晚上,前来投放的居民络绎不绝。通过智能回收机的引入,不仅帮助居民养成了“变废为宝”的习惯,而且解决了可回收物品长期堆放造成的公共资源占用及安全隐患问题。
在智能回收机内,设有监控设备进行实时监测,确保每次投放的物品都符合规范,同时监控设备也可以扫描并监测机器的满仓情况。当回收机接近满仓时,系统会根据实时数据派单给清运员,确保及时清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营。清运过程中,所有的废品都会进行称重扫码,以确保了从源头到最后处理环节的全流程追踪。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引入,为环境保护带来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当居民们投递的可回收物质被送到末端集散场后,会被分门别类进行精细化处理,最终进入回收再生产工厂,实现再生处理。以塑料瓶为例,经过处理后,这些废瓶可以被制成雨伞、手提袋等多种新产品。这种资源的循环利用,不仅有助于减量化垃圾,同时实现了一次次物品的“再利用”,让更多的资源发挥其最大价值。
合肥市正积极推进“垃圾分类+互联网回收”的模式,依靠互联网企业的技术力量引导进社区,助力生活垃圾的减量与资源化。智能回收机正在从一个“新鲜事物”逐渐变为社区的标准配置。魏中超,运营公司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在合肥已经运营1039台智能回收设备,每台机器每天平均回收量达到45公斤。未来,他们还计划扩展这一网络,实现城乡覆盖,助力无废城市的建设。
从老年人熟练的操作到孩童的环保启蒙,从即时收益到显著数据,可以看出智能回收机的普及带来了“随手扔”向“随手赚”的转变。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这种“科技+环保”的新型治理,既为解决社区空间堆放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也为实现“无废城市”奠定了基础。每一个塑料瓶都带着它的碳足迹融入循环体系,人们看到的,不仅是社区环境的美化,更是生态文明理念的生根发芽。通过这样的创新举措,合肥市的未来将更加绿色、更加美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